爱技术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搜索
查看: 282|回复: 0
收起左侧

[分享] 谷歌的搅局让智能手机行业巨头们坐立不安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10-6 20:10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

x
 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猜测和等待以后,互联网搜索巨头谷歌的第一款手机G1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。
  2008年9月23日,移动运营商T-Mobile在纽约发布了世界上第一款安装了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HTC G1。它为全球用户送来了免费开源的Android手机平台,当然,它也成为智能手机及平台领域的“搅局者”。
  “首映式”变成大秀场
  北京时间9月23日晚22时30分,美国纽约。
  德国电信T-Mobile CTO Andy发表演讲。他挥动着手臂自豪地宣告:“移动互联网将是未来的产业主流,可以说,T-Mobile G1是一个里程碑。”同时,Andy还向全球媒体介绍了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放性,并称这是第三方软件开发商自由创造的秀场。之后宏达电和谷歌代表也分别发表了演说。
  22时45分:主持人揭开了T-Mobile G1的神秘面纱。现场顿时沸腾了,欢呼声不绝于耳。
  22时50分:在西海岸的谷歌总部也开始香槟迸射的狂欢,来庆祝这一伟大的时刻。大屏幕上的视频,演示了全触摸屏,BreadCrumbz图片导航,以及TuneWiki卡拉OK点唱机等酷炫的应用。在一片赞叹声中,Andy对着大屏幕开始介绍今天的主角G1:这款手机将于10月22日正式上市,价格为179美元(约合人民币1200元),现有的T-Mobile用户可以通过网络订购。
  23时10分:谷歌的两位创始人赛吉•布林和拉里•佩奇步入会场,与观众共同分享这一喜庆的时刻。
  “我爱死我的G1了!”佩奇说:“对于我来说,谷歌手机最激动人心的一点就是它的未来。它的功能很强,正如几年前的电脑一样。”
  自称极客(Geek)的布林还调侃到自己为G1编了一个程序,如果你把手机扔到半空中,它可以测试你得花多长时间把谷歌手机接住。
  谷歌的云端梦想
  谷歌对手机行业的布局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  2005年,谷歌低调收购了一家名为Android的小公司并对其开发工作进行了严格的保密。到了2007年,谷歌才正式公布了其手机战略,并将其智能平台命名为Android,并联合全球手机产业链上30多家企业(包括运营商)组成Android联盟。
  谷歌希望将Android打造成一款通用操作系统,未来在电视机顶盒、PMP甚至车载影音系统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,将所有的电子消费品化身为互联网终端。
  G1让“云计算”在手机上的应用达到了目前的最高水平:谷歌地图的完整功能、Gmail、同步导航、类似于iTunes的在线音乐下载……
  不仅如此,谷歌的另一目的是以手机创造广告收益的另一高峰。
  作为搜索领域的广告大亨,谷歌2007年的在线广告收入达到165亿美元。然而,称霸在线广告市场的谷歌力求突破,开始找新的获利管道。打从谷歌开发Android平台那一刻起,就已开始为日后Android平台套用在线广告技术布局。
  竞争者反应
  谷歌的搅局让智能手机行业的巨头们坐立不安。
  6月24日,诺基亚收购Symbian就再次印证了这场变局背后的行业动荡。紧接着,诺基亚采取推出音乐下载服务、开放现有的手机平台等措施以对抗Android平台的强劲之风。
  到了7月,原本陷于“内战”不能自拔的Linux手机操作系统内部两大阵营(LiPS论坛和LiMo基金会)也宣布议和,让Linux标准化团体加入了LiMo基金会,双方共同迎战Android。即使是向来以封闭的企业文化著称的苹果也不得不做出了改变:例如接受高额补贴来低价抢“市占”,以与电信业者分享营收的做法。
  并且,Symbian与谷歌Android之间在开源和免费两大问题上展开的竞争正日益令微软承压。据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称,微软仍在向手机生产商征收8美元到15美元的软件使用费。这样反潮流的经营模式注定了Windows Mobile飘摇的命运,虽然目前它在手机操作系统市场上还有10%的份额。
  头顶一统手机与互联网搜索引擎江湖、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山之作等耀眼光环的G1,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。从产品形态至软件平台、网络应用等……人们对这个手机产业“外来户”充满了疑问。而从G1的官方发布之产品来看,我们认为失望大于惊喜。
  提到G1,必谈iPhone。不论是软件平台还是触控操作以及产品外观设计,G1均不堪一击。更别提那机身仅为1GB容量的存储空间与厚度大大超过iPhone的遗憾。当然,G1并非缺乏亮点,例如快速的硬件响应速度、干净的操作系统、便携的搜索引擎和对Youtube的良好支持、3D罗盘设计……但这些创意,并不令人惊艳,甚至没有多少技术含金量。毫不客气地讲,单从产品角度来看,G1与iPhone根本不是一个量级,一款剑指iPhone的产品,竟然不支持多点触控,实在很难对iPhone构成危胁。
  从软件平台来看,尽管谷歌宣布成立开放手机联盟(Open Handset Alliance),甚至不惜重金奖励第三方软件开发,但这种平台优势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。是否会被已经成功全资收购Symbian系统的诺基亚早早击杀?在诺基亚已经摆出的十面埋伏大阵下, Android平台能否杀出血路,我们不得而知。
  显然,G1推出的意义更多是对移动互联网的试水。作为Android平台的第一声炮响,G1已经把云计算的理念植入了手机终端,这无疑激活了行业的兴奋点,并且预示了一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。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移动互联网应用模式的产品理念与功能设计。尽管侧滑盖设计的G1,QWERTY键盘增加了厚度,但对许多用户商务用户而言,却极大增强了产品应用延伸性。在良好的网络支持与迅速的硬件响应速度下,将给用户带来极佳的体验。
  我们断言,G2才是谷歌的必杀招,在其身上将会集成更多成熟的软件平台、硬件设计。相信G2的发布日期就在半年之内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 微信登录

本版积分规则

小黑屋|Archiver|手机版|爱技术 ( 沪ICP备08115260号-3 )

GMT+8, 2024-5-31 18:00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Licensed

Copyright © 2001-2020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